没想到故事到这里就嘎然而止了!当我看到这一章的时候,手里摸着剩下的书页感觉还有很厚,我以为后面还会写到觉慧到达上海之后的故事、觉民和琴的故事、觉新和高家其他人的故事。然而在觉慧登上船之后,这一章就结束了,而剩下的书页是附录的内容。

今天是2022年5月25日,周三,已经将近一周的时间没有见过太阳了,手机天气上显示接下来半个月的时间里都不会有晴天!也许天气不会有晴天,但图书馆里一定有我,现在几乎每隔一天就会来一次图书馆,有时候甚至连续几天的晚上都在图书馆度过。图书馆是我的灵魂寄存处,而每次来到图书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巴金的《家》。

我看的上一本书是《傲慢与偏见》,看完那本书之后,我更倾向于找一本国内的书。当我在图书馆一个书架一个书架地找合眼缘的书的时候,我发现了在角落的这一本巴金的《家》。然后,我就开始看这本书了。

也许从历史的角度回看这本书,会发现书中的很多情节,很多故事都是必然的,无可置疑会那样地发生,让现代的读者心里毫无波澜。但是假如我生活在巴金的年代里,一定会被这本书所震撼。这本书能够让人感到悲愤而有力量,为了自由幸福而去抵抗封建礼教的力量。让女学生勇敢地去学堂上学,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让青年追寻真理与觉醒。但是将近一百年过去了,这一切已经成为了现实,成为了生活中很平凡的事情,我们现在拥有了他们那时候所渴望的一切。所以当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很流畅,就像一块鹅卵石从山坡上滚下来,滑溜溜地沿着前人走过的路往山脚滚下去。

这本书第一次触动我的,是觉慧和鸣凤的谈话,觉慧在山上(应该是在山上吧?)和鸣凤表明心意。他说他喜欢她,请鸣凤相信他一定会娶她。我也以为觉慧会冲破封建礼教的枷锁,最后和鸣凤走在一起。然而现在看来,他们两个是不可能在一起的,一个是少爷,一个是丫环,他们代表了两个完全不同的阶级,他们两个人之间有着无法打破的隔阂,他们是无法冲破时代的枷锁的。所以从时代的特征,从他们两个人的身份就可以看出他们的结局是不会完美的。后来,鸣凤不想嫁给冯乐山做小妾,又得不到觉慧的爱,选择投湖而死。这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高家从此走向衰落,接着是梅表姐、高老太爷、瑞珏,一个接着一个永远告别这个荒唐的时代。也许只有死亡,才能警醒那些沉睡的人吧,他们的美梦终将破碎。

这本书里最完美的一对,也许是觉民和琴。虽然从现代的法律以及医学的角度来看并不允许近亲结婚,但是那个时代并没有这么多的掣肘,反而是一件亲上加亲的事情。但是如果现实中有这样的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有亲情而又产生了爱情,我可能不会反对。因为我觉得两个相爱的人,即使得不到法律的认可,只要互相爱着对方,也就足够了。况且,想要在茫茫人海之中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而恰好她又喜欢自己的人是多么的难(当然,我只是不反对别人,但是自己完全没有这种想法)。对于觉民和琴来说,他们的爱情是奋斗而来的,觉民为了抵抗指婚,在朋友家躲避至高老太爷去世前的一刻才回家,而他最终获得了原谅。他是为数不多冲破了封建礼教而奋斗成功的角色,希望他和琴有一个好的结果,虽然作者并未提及他们的后续。

今天晚上看完最后一章,我就马上写下了这篇读后感,并没有经过时间的沉淀,但是隐约能从数中看到的是:“幸福,自由,是需要自己奋斗出来的!”我和觉慧一样在十八岁去往了新的地方,希望他和我都能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追寻自己的幸福与自由。

2022.5.25 | 周三 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