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12月22日,冬至的后一天,冬至的过去,意味着这一年也快要过去了!正是如此,我应该对这一切做一个总结,更可以说是回忆。我先想到的,就是这本书了–《平凡的世界》

从哪里开始呢?应该是从去年九月入学不久后开始吧!那时候军训结束,课程尚在开始之初,我从图书馆登记的《硅谷之光》还没从另一个校区送过来,偶然从书架上看到这本曾听说过的书。自然而然地,也就拿起来看了!这也就是一切的开始,《平凡的世界》是我从大学图书馆看的第一本书。

从此,这本书很长时间地存在于我的抽屉里。每次去图书馆都会带上它,在快要结束的时候,拿出这本书,看上几页或几十页,看到有意思的部分就摘抄下来,写上感想。这本书完整地陪了我大学一年级,直至今年的八月暑假,我终于在市的图书馆看完了这本书的第一部。

暑假结束,九月初一次去图书馆的时候,我将第一部归还给了图书馆。然而在我归还第一部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多次去它原来的位置,都没能找到它与第二部。显然,两本书都被别人借走了。直到9月底,我终于看到了这两本书同时在那个书架上。我把《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借走了。同样是九月,我依然保持着大一时的习惯,每次去图书馆都把它带上,在快要离开的时候看上几页。但这一本书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为第一部的故事铺垫,第二部看得比第一部更为深入,也看得比第一步快多了。

我明显地感到我去图书馆的次数减少了,看书的次数也寥寥无几。但是我又找到了一个方式去看这本书。在中午或者下午吃饭的时候把书也带上,背着单肩包去吃饭,吃完后直接去图书馆二楼中间的沙发上看书。这要比专程来图书馆找一个座位,装一杯开水,看一下午/晚上的书简单多了。不写一个字,只是看书,沉浸在“平凡的世界”里面,直到窗外的太阳正当头或者落日已不见踪影的时候,才从中抽离出来!不得不感叹这本书里面的故事实在是太精彩了,里面的一个个人物就像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他们的故事就像是不可否认的真实历史,我期望他们经历过那些故事后也生活在现在。但我很清楚,他们是虚拟的,是理想化的,对于我来说,他们是立体的,但仍然是“单薄的”。

上周,冬至前。我把第二部也看完了,这是出乎意料的。他们的故事已经足够精彩了,但我仍然希望他们的故事还有更多更多,多得我用四个9月也读不完。但第二部还是从惊涛骇浪中结束了。第二部的结束要比第一步热烈,许多故事在第一步有了结果,在第二部有了转变。这些人的故事刚好就发生在那个和平中风云变幻的年代里,也可以说是因为那个年代的巨变,才有了他们的故事。我由衷地佩服他们,也羡慕他们,我不奢望也难以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指孙少平),但我渴望能拥有他们身上的某些特质(指所有人)。

第二部应该更长一些,再长一些,但我还是看完了。我完全接受第二部的结尾,我不打算看第三部,并非是因为我不喜欢它了。恰恰相反,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在看完第二部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希望能找到一个人去分享我的感受,但我找不到。这个世界上这么多人,在这个图书馆里有这么多人,可惜我却找不到一个可以说心里话的人。渐渐地,有了一个想法,先不要看第三部,直到遇见了那个可以说心里话的人,让她把前两部看完,再一起去看第三部。

也许,遇到能一起看第三部的人还要很久很久,有可能永远也读不了第三步。但是那种心里充满了想法、感受却无法表达的“孤独”比孤独一人更难以忍受。

2021.12.22 周三 | 20:25